首頁 > 宏觀 > 正文

全球時訊:廈大學子胡嘉舜:149天我到南極做實驗

2022-08-02 09:48:09來源:瀟湘晨報

胡嘉舜1997年生,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碩士研究生,2021年11月23日搭乘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(fā),跨越南北半球、途經(jīng)大洋洲和南

胡嘉舜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1997年生,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碩士研究生,2021年11月23日搭乘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(fā),跨越南北半球、途經(jīng)大洋洲和南美洲,環(huán)繞南極,行程3萬余海里,于2022年4月下旬返回上海碼頭,圓滿完成負責的科考任務。

胡嘉舜與中山站合影。

廈門網(wǎng)訊 (文/廈門日報記者 楊霞瑜 圖/受訪者提供)第一次駛向浩瀚的大海,破冰前行,奔赴世界的盡頭;第一次在嚴寒天氣中進行科學實驗……4月20日,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胡嘉舜乘坐中國自主建造的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南極地區(qū)順利返航,完成這場歷時149天的極地之旅。

回到校園后的胡嘉舜,在他一路記錄科考日記的手機里,寫下了這樣的感慨:“參加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注定會是一段特別的記憶,它是我第一次參與的出海考察。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從這里啟航?!?/p>

近日,本報記者聯(lián)系到了胡嘉舜,通過他記下的日記,了解他的科考故事。

胡嘉舜在“雪龍2”號實驗室處理南極海水樣品。

2021年12月26日

南極長城站 晴

邂逅企鵝

“看到成群的企鵝跑來跑去,心情也放松了下來”

參與“雪龍2”號此次科考任務的是一支由26家單位組成的科考隊,其中既有經(jīng)驗豐富的專家學者,也有博士研究生、碩士研究生等年輕研究者。

25歲的胡嘉舜就是其中一員,他與同課題組的同學一起負責“雪龍2”號航行途中的南極海水同位素測定。這項看似簡單但需克服重重困難的實驗,是人們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南大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和碳循環(huán)變化的關鍵。

2021年12月26日,胡嘉舜跟著科考隊來到南極長城站,也正是這一天,他第一次邂逅企鵝。

這天的日記里,他寫下了自己初到南極時的欣喜:“在南極長城站??繒r,正是南極短暫的夏天,在巍巍冰川看到不常見的綠色,還挺詩情畫意的。眼前的美景和做實驗時的艱難形成了反差,特別是看到成群呆萌可愛的企鵝歡快地跑來跑去,心情也隨之放松了下來?!?/p>

赴南極科考的時間周期長,胡嘉舜在船上度過了不少節(jié)日,其中就包括春節(jié)。其間,科考船上組織了別出心裁的“春晚”和猜燈謎活動。尤其是正月初十那天,品嘗到陜西老鄉(xiāng)親手做的臊子面,胡嘉舜想家了。

由于春節(jié)前后約十天,船上的網(wǎng)絡無法正常使用,沒辦法聯(lián)系家人,胡嘉舜就在日記里寫下思念:“不能‘云’團聚的春節(jié),感恩爸爸和媽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,讓我追求自己想要實現(xiàn)的夢想。”

胡嘉舜的日記留下了他逐夢的腳印:“當站點與站點之間的航行距離比較近,為了不影響下一站的采樣工作,我會選擇放棄休息時間,盡快將上一個站點的水樣處理好?!?/p>

在“雪龍2”號上,胡嘉舜最喜歡做的事情,是到甲板上散步,看流云,看日出。

“沒有任務且天氣良好的時候,我喜歡到7樓的甲板上散步。”3月8日,胡嘉舜在“雪龍2”號的甲板上看日出。他覺得,無論是天邊的小島還是無垠的冰原,抑或是航線上流動的雨云,能夠親身經(jīng)歷,就已是幸運。

2022年2月27日

南大洋宇航員海 大風

遭遇氣旋

“科考船晃得厲害,房間里的凳子像‘小帆船’”

胡嘉舜正在進行海水采樣。

“面對惡劣的氣候環(huán)境,仍堅持高強度的實驗節(jié)奏,是海上科考人員必須要克服的困難之一?!痹诔錆M未知和挑戰(zhàn)的南極科考之旅,胡嘉舜用手機記錄下了每天發(fā)生的點點滴滴。

南極天氣變幻莫測,特別是以狂風巨浪著稱的“魔鬼西風帶”,穿越其中時,科考船需在劇烈的顛簸搖晃中航行。記者眼前身穿黑色格子襯衫、頭戴白色帽子的胡嘉舜,回憶起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遇到比西風帶更可怕的氣旋時,顯得更為嚴肅。

“海上風浪巨大,科考船逐漸晃得厲害,房間里的凳子像‘小帆船’,不停地來回移動,桌上的茶杯掉落在地上,船用電梯也停運了……”胡嘉舜說,科考船那時已進入避風狀態(tài),沒有工作任務的他原本可以休息,但是當身體隨著船舶左搖右晃時,第一反應是擔心采集到的樣品會因船劇烈搖晃而灑出來。

當時,胡嘉舜和小伙伴急忙趕到實驗室固定物資:用繩子分別將桌面和地上放置著的物資捆綁牢固,然后通過專用掛鉤將椅子固定好……“雖然科考船的航程已過半,但是在實驗室爭分奪秒地固定物資,才讓我第一次有了危險的感覺。”胡嘉舜說,幸好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后,氣旋對樣品和實驗儀器的影響都不大。

接下來,胡嘉舜繼續(xù)在船上過著“嬰兒”般的時間,經(jīng)常在深夜從睡夢中醒來,船一??吭谡军c,無論何時,都會去采集海水樣品并進行預處理。

2022年7月4日

廈門→上海晴

護送樣品

“當代研究者接力傳承,探索海洋的奧秘”

“人生中的第一次出海就是極地航行,我竟然全程都沒有暈船!”胡嘉舜在科考日記里感嘆:“原本出海之前,十分擔心自己會因為暈船而無法順利完成海上作業(yè),實際情況是不僅在船上好好的,下船后也沒有任何不適,看來,平日里的山并沒白爬?。 ?/p>

這位提起海洋眼里有光的研二學生,其實大學本科讀的是歷史學。胡嘉舜是如何與海洋結緣的呢?

原來,胡嘉舜先是機緣巧合聽了一場海洋學科論壇后被深深吸引,后來,2017年前后,在廈大思明校區(qū)學習的他,一有時間就會坐公交車到翔安校區(qū)聽海洋科學相關的講座以及課程,還找認識的學長和學姐學習做實驗,通過網(wǎng)絡“惡補”科普視頻,最初的那份“一見鐘情”最終化為“日久生情”,他明確了自己海洋化學研究的方向??佳袝r,他堅定了對海洋的熱愛,毅然“轉變了航向”。

如今,胡嘉舜也適應了在廈大實驗室與電熱板、離心機、銀片等各種儀器和耗材相伴的日子。如同他所說,無論是歷史專業(yè)還是海洋化學專業(yè),都是“以問題為導向”,如海洋化學專業(yè),首先有科學問題,通過采樣、反復實驗,再到撰寫科研論文。

2022年7月4日,胡嘉舜和同學啟程前往上海,協(xié)調此次南極科考采集到的上千份不同種類的樣品隨貨車回廈事宜。

臨出發(fā)前,他拿出手機寫下這樣一段話:“樣品送回實驗室之后,同課題組的學弟學妹們得忙于進行同位素測定工作了。其實,我畢業(yè)論文將用到的數(shù)據(jù),也是根據(jù)學長學姐以往南極科考帶回來的樣品分析而出的。這也是一種傳承。老一輩海洋科學家篳路藍縷,在海洋的世界里開辟道路;當代研究者在先進技術的‘加持’下,接力傳承,探索海洋的奧秘。”

責任編輯: 李伊琳,賴旭華

關鍵詞: 碩士研究生 海洋化學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

責任編輯:hnmd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