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購物 > 正文

天天熱點評!今年糊弄全網(wǎng)第一名,我提名她

2022-12-14 15:00:27來源:36kr

削足適履的精致,不值得羨慕。

“兒子要開家長會,我穿哪套才能蓋過李雨晴媽媽?”

要說網(wǎng)紅界的流量密碼,許多人首先會想到傳說中“ 家庭條件優(yōu)越、顏值出眾、身材姣好、打扮精致 ”的 李雨晴媽媽——


(資料圖)

雖然未見其人,只是“隨隨便便”去接了個孩子,就成了人們爭相超越的對象。

有人花3個小時換衣服化妝,表示“這一次勢要艷壓李雨晴媽媽”;有人發(fā)布美食視頻,也要來一句“李雨晴媽媽來家里做客,這些菜怎么樣”……

一 時 間 ,“李雨晴媽媽 ” 儼然已經(jīng)成了 精致 、 儀式感爆棚的代名詞 。

隨著李雨晴媽媽帶火的精致內卷風席卷全網(wǎng),“接個孩子要全副武裝,下樓買菜也要擼個全妝”的弄潮兒,遍地開花。

然而,并不是所有人都被這場精致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狂歡席卷,他們認為:生活嘛,就應該隨性自在、不精致也沒什么不可以。

比如沉迷上班帶飯的打工人, 有人使出洪荒之力,四菜一湯是“低配”;也有人另辟蹊徑,榨菜、老干媽配米飯,“又是美好的一餐”。

小紅書爆火的“糊弄大師”,出菜譜吧!

說起上班帶飯這件事,許多朋友首先會想到的場面可能是這樣——

營養(yǎng)搭配均衡的彩色,配合精致養(yǎng)眼的擺盤,開蓋的一瞬間,便能治愈工作的疲憊。

再或者,也可以是噴香美味的家常便飯,吃上就是滿滿的正能量。

不過可惜,想象和現(xiàn)實總會不一樣,現(xiàn)如今,風靡全網(wǎng)的“帶飯上班打工人”早已是另外一種畫風。

言簡意賅總結就倆字:糊弄。

比如這位每天帶飯的朋友,聽著平平無奇:今天是味增湯,明天是咖喱飯。

但當她第一次帶飯的時候,“同事們看了都沉默了”。

你說她是糊弄,偏偏每道菜都能做出成品,你說她認真做飯,味增湯的精髓卻變成了一鍋亂燉,還是黑化版。

四個大字概括:能吃就行/圖源:@大力天王,已獲授權

而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好處:自己帶飯一個月后,我肉眼可見地瘦了10斤。

此情此景,很難不讓人疑惑,到底是吃瘦的,還是餓瘦的。

圖源:微博@大腦切片

除了亂燉黑化版,還有其他組合搭配一起組成了帶飯菜單——

想帶一盤美味的炒飯到公司,飯是前一天吃外賣的時候剩下的,但還是不夠怎么辦?

答:樓下再買個饅頭,丟進鍋里,一起炒進去。

整體看著還不錯?左下角那塊才是啦/圖源@123,已獲授權

“還能把饅頭切成丁,足見我對這頓飯真的是誠意滿滿。”

而這還只是這屆職場人帶飯的初級版。

在小紅書搜索帶飯話題,有高達46w+條筆記,但在茫茫筆記大海中,總有那么一些帶飯小天才讓人過目不忘。

有人走的是“文化風”,吸取范仲淹“斷虀畫粥”的方法,一頓做出一星期的量,每次拿出來加熱就是一頓飯。

有人則走的是極簡風,一碗米飯,兩顆梅子,簡簡單單就是一餐。

只不過,這一顆梅子到底應該就幾口米飯,實在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
如果把這些朋友放在一個食堂當廚師將會怎樣?/圖 源:小紅書

當你說想準備一些稍微有點花樣的午餐?

沒有問題。

金槍魚罐頭配咸鴨蛋也是不錯的選擇: 罐頭是現(xiàn)成的,開蓋就行; 鴨蛋也是現(xiàn)成的,開殼就行… …

除了咸一點沒毛病,可以根據(jù)自己口味調整。

圖源:小紅書@伍樺,已獲授權

看到這,有的朋友或許會感到絲絲不解:實在不行咱們考慮帶帶餃子、蒸飯啥的呢?

對此帶飯人們通常會給出答案:帶飯的盡頭就是糊弄啦!

一開始,他們也曾仔細準備,講究搭配,精心擺盤。

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,曾經(jīng)的帶飯熱情,終于還是錯付了。

看著糊弄但是肉蛋菜都有/圖源:小紅書@我吃面用大碗,已獲授權

拿絕大部分人都嘗試過的餃子來說,當煮餃子、煎餃子、炸餃子、酸湯餃子出現(xiàn)無數(shù)次后,帶飯人也就自然而然領悟了“大道至簡”的真諦。

問就那也是關鍵材料/圖源:小紅書@鹽水鴨,已獲授權

首先,食材的準備上,就不需要花太多功夫,糊弄帶飯人們堅信,簡單的食材,也可以升華出驚艷的味道。

另外,烹飪方法上,也講究步驟精簡再精簡為好,餐具能少用一個就是一個,做法也要大聲對復雜說不。

注意,這里說的糊弄,并不等同于隨便。

而是用心中帶有幾分草率,糊弄中還夾雜著幾分讓人期待的小創(chuàng)意。

這也正是糊弄式帶飯走紅的重要原因:你明知道他做得沒有那么好,卻還是能品出一絲奇妙的創(chuàng)意和儀式感。

網(wǎng)友們甚至還會經(jīng)歷“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”到“看多了竟然還有些躍躍欲試”的轉變。

“話不多說了,出菜譜吧!”

糊弄式帶飯,怎么火的?

感覺好玩之余, 糊弄式帶飯的爆火,無疑為許多苦于“上班吃啥”的人們打開了思路: 居然還可以這樣?

曾幾何時,對于職場人而言,帶飯,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。

2021年一次關于“平時在公司如何解決午飯”問題的調研發(fā)現(xiàn):

除有48.2%受訪者會在公司飯?zhí)媒鉀Q午餐外,有36.8%受訪者主要通過外賣解決午餐問題,35.4%受訪者選擇外出就餐。

另外,還有27.2%受訪者會選擇自帶便當。

圖源: 草莓派問卷

為什么非要自己帶飯?省錢、健康、安全,都是相關話題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答案。

彼時的帶飯,往往還兼具社交屬性。

每到午飯時間,微波爐就開始超負荷工作,在等待的時間里和熟悉的同事閑聊幾句,看看對方今天中午帶了什么飯,已經(jīng)成為了職場社必選項。

但與此同時,帶飯相關問題也給職場人帶來了不少困擾。

“帶飯真的很丟人嗎”話題一度登上熱搜,帶飯“摳門”“小氣”“丟人”,都是帶飯困擾的重災區(qū)。

這也讓許多本有打算帶飯的人望而卻步:帶飯真的會成為職場鄙視鏈底端嗎?

但如今,在糊弄帶飯人手中,這個問題應迎刃而解:“別想拿那些綁架我?!?/strong>

一方面,帶飯的背后,往往有著復雜的前期準備和后期收尾工作,買菜、備菜、炒菜、洗碗、洗餐盒等都需要大量時間。

圖源: 小紅書

年輕人真的愛做飯嗎?從他們對于相關器具的追捧中可以找到蛛絲馬跡。

據(jù)DT財經(jīng)調查顯示,許多年輕人的廚房已經(jīng)從蒸炸煎煮,逐漸簡化成了兩個功能:持續(xù)性“加熱式烹飪”,間歇性提供“美好生活想象”。

2019年、2020年廚房小家電經(jīng)銷售額快速上漲,但到了2021年,行業(yè)開始下滑。年輕人喜歡做飯,只是短暫的幻覺。

另一方面,其背后的原因,與愈發(fā)緊張的工作、生活節(jié)奏不無關系。

個人原因也好,客觀因素也罷,不方便點外賣、不能點外賣,是很多人不 得不面對的問題。

加上打工人午休時間大多不長,想爭分奪秒個午休,吃什么就成為了打上班卡后想的第一件事。

但通常,這個困擾會一直延續(xù)到外賣下單之前。

一位感受過糊弄式帶飯的網(wǎng)友也給出建議:很多時候,不妨試著把格局打開。

自己帶飯,某種程度來說是精準的可控變量。

吃什么,吃多少,前一天晚上準備好,一次搞定兩頓、三頓,甚至更多頓的量都可以。

已能平靜面對風吹雨打的人們,自有一套樸素的帶飯學: 食物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果腹,吃到嘴里覺得好就是好。

圖源:《孤獨的美食家》

年輕人已經(jīng)沒空在乎,或者說壓根不再在乎:

相比別人的評價,他們更注重自我感受,以及眼下的生活方式,是否能和自己的生活節(jié)奏適配。

事實上,這并不是“糊弄”一詞第一次火起來。

此前,糊弄式社交就曾在網(wǎng)上爆火,只不過那時更偏向于對無效社交的反擊。

比如當時被糊弄學人奉為圭臬的聊天背景圖,就總結了各種糊弄學話術——

當你不想聽牢騷時,就回“我也是這樣覺得”“好家伙”“誰說不是呢”;當你不想回答,就說“笑死”“哈哈哈”“有道理”……

適用于任何場景,還好學易會。

彼時,從各個方面給你無效社交的回應方式,成為了一種應用于成人世界的逃避魔法。

而今,糊弄式帶飯再次吸引網(wǎng)友,有趣之余,折射出的轉變所在大概是:

從逃避和柔性應對,到直面與自我融洽。

削足適履的精致,不值得羨慕

現(xiàn)如今,各種充斥海量信息的社交平臺層出不窮,讓人眼花繚亂的長視頻、短視頻也逐漸占領眼前的方寸世界。

生活中,我們或多或少感受過這樣的時刻——

下了班回家,隨手打開短視頻想放松下,結果看到各路網(wǎng)紅大咖告訴你“一個人也要認真生活”“要精致生活,才不會被辜負”。

接下來,就是包裝起來的上下班穿搭,一盤娃娃菜也能煮成米其林三星大師的水準。

圖源:《孤獨的美食家》

時間久了,總難免在一個個內卷的60秒中迷茫,深夜反思: 現(xiàn)在的生活,真是我想要的嗎?

于是,當即決定“改頭換面”,下單好看的飯盒、餐具、餐盤。

第二天下班后買了一堆菜準備改善伙食,有肉有菜有湯,色香味俱全,擺盤還要好看……

但 當菜都洗切完,才發(fā)現(xiàn)時間已經(jīng)過去很久。想想接下來的程序,再想想明天還要上班,已經(jīng)感到疲憊,更別說天天堅持了。

至于花樣繁多的餐盤什么的,更多時候只是點綴生活的元素,而不是必要的組成部分。

過度的精致只會讓自己感到疲憊,被堆砌起來的儀式感往往徒增煩惱。

每個人站在廚房里圍著圍裙、拿著鍋鏟,都覺得自己就是“中華小當家”,但做出來的菜只有加上拍照濾鏡才會冒著精光。

圖源:《中華小當家》

看似“潦草”“敷衍”的態(tài)度,與其說 是糊弄,不如說這是夾雜在生活縫隙中的常態(tài)。

精致帶感的生活當然不錯,但根據(jù)自己的感受,調整節(jié)奏的生活也不差什么。

有人問,如何在繁忙的日常中給自己找到一個出口?或者是僅僅只是一個能滿足矛盾自我的答案?

豆瓣糊弄學小組簡介中寫著:人生苦短,糊弄一下也沒什么不可以。

圖源:豆瓣@糊弄學小組

“糊弄大師”們的出現(xiàn),給了長久以來被儀式感、精致感綁架的年輕人們一個另類答案:

其實,你可以放低一下那根無形的標準線。

有時間的時候,就認真做頓好吃的飯菜;沒太多時間做飯,就偷個小懶,糊弄一下。

偶爾做飯“翻車”,也不要緊,拍照發(fā)圈,自嘲、玩笑以后把食物全部吃掉。

“我不覺得有什么丟人的,反而覺得忙碌的生活中,仍能做到自我關切不容易 。 ”

削足適履的精致并不值得羨慕。

生活就 像裝在盒子里的那份便當,打開并吃下它那一刻的心情,只有你自己知道。

關鍵詞: 削足適履 也沒什么 中華小當家

責任編輯:hnmd004